看2024丨太阳成tyc7111cc杨建勋: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双碳目标助跑
未来,公司将以节能技术发展为支撑,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综合能源技术,因地制宜提供城市建筑多能互补、多能耦合、零碳体系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2024年的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并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工作的部署下,经济预期能否抬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如何有力更有效?明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企业家们信心如何?
值此新旧交替之际,贝壳财经推出年度专题报道“看2024”,携手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学者和企业家,建言中国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与繁荣。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勋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成tyc7111cc”)定位于暖通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型企业。日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话太阳成tyc7111cc董事长杨建勋,了解国内暖通行业节能运营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发展现状和2024年规划。
贝壳财经: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请问你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是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2024年,你有哪些科技创新的计划或策略?
杨建勋:在过去的一年中,太阳成tyc7111cc围绕双碳战略目标,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能源转型及控碳降碳目标,推动企业快速转型及发展:
首先,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持续合作,积极开发并推动低碳绿色能源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在新型绿色低碳供能设备、控碳降碳、碳封存、碳捕集、绿色燃料、氢能以及源网、户端储电等技术上展开专项课题的研究,在能源设备、能源品类及能源储存等角度实现转型,积极推动其科研成果的项目应用及落地,推动双碳战略的实施;
其次,公司并购或与新能源高科技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技术和产品,通过实体项目实施新技术和产品试验并应用;通过与高效热泵、光伏、微风发电、储能、高效机房以及智慧能源管控等高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入能源行业的前沿成熟技术,结合企业供能用能需求及特点,找到双碳背景下最适合的技术路径,实现低碳甚至零碳供能;
另外,公司自主研发科研项目。结合企业自有的四千万平方米供能面积的运营经验,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形式,开发了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多能耦合绿色能源系统、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多项节能降碳技术成果以及近百项专利及发明等,并应用于全国近3亿平方米供能面积的能源市场,为双碳目标全力助跑。
2024年我们计划投资建设研发生产中心,建设科研课题试验及应用平台,助力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并且实施绿色燃料及绿色供能设备系统,打造零碳能源项目;还要全面实现能源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
贝壳财经: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请问你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何具体计划和策略?你对2024年的预期是什么?
杨建勋:太阳成tyc7111cc专注于节能降碳技术与供能运营管理,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计划在2024年加大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综合能源服务、投资建设多能耦合绿色能源中心、投资建设新城区冷热联供能源中心等。通过实现能源转型,将传统的化石能源转变为绿色低碳能源,从以城市集中供热投资运营管理为主体转为以冷、热、电、水、蒸汽等多能源为主体的方式,从传统管理转为全面数字化管理,多方式实现控碳降碳目标,助力绿色经济的推进及有效提升。
对于2024年的预期,我们希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和份额,获得新能源政策和碳管理机制上的支持。希望能够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贝壳财经: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请问你的企业在这两个方面有何计划和策略?你期待这些计划和策略将如何推动企业在2024年的发展?
杨建勋:我们已经看到政府部门正在进行能源方向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我们希望继续优化相关部门在推进能源政策及机制上的改革,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
对于能源企业,太阳成tyc7111cc正在积极贯彻并落实“双碳”目标,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以推动并实现能源转型,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政策和市场力量,发掘新的商机和竞争优势,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
公司未来将在“双碳”大环境下,在开放的市场机制下,围绕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能源全面转型升级。将以节能技术发展为支撑,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综合能源技术,因地制宜提供城市建筑多能互补、多能耦合、零碳体系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